泰康仙林鼓楼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成员
武汉大学临床学院

在线客服

24小时服务及投诉热线:40001-95522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文医院



【泰康青年·赵春江】坚定信仰,逐梦而行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医。论人生,我已过而立,即将步入中年;而论医道,我其实还是个毛头小伙。所谓“一入医门深似海”,中医学博大精深,穷极一生亦不过是管中窥豹。

我和中医的渊源,要从30多年前说起。

那年我五岁,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肠梗阻,即将面临手术治疗。观察期间,医生嘱咐切不可进食进水,于是便出现了电视剧里常见的一幕:年幼的孩子面黄肌瘦,目光深陷,嘴唇像是干涸了二十年的土地,干的直冒烟,一副非洲难民般绝望的表情,支支吾吾地向父母索要水喝。也是巧合,当时正好碰到了一位中医,告知了一种药物热熨的方法,隔得太久具体用药已经记不清了,就这样敷了几天,结果大便居然自行排解了,免去了手术的痛苦。当然,这个故事不是说所有的肠梗阻都不要做手术了,我的情况仅是个案,代表不了所有的问题。也有可能这只是一个巧合,但那时,对于年幼不经事的我来说,这个“土办法”确实让我免受了一次“皮肉之苦”。

时光荏苒,一晃到了高三,即将面临高考志愿的填报。我把法学和医学作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填报志愿时基本都围绕着这两个专业。也许又是一个巧合,不多不少的分数把我拉进了中医学的大门。医学院的学习生活是繁忙的,相比其他专业,医学生要多出一年的学习时间。大学五年,我们几乎没什么业余生活,大多数时间都在图书馆或者教室里度过,其实也不全是因为兴趣和勤勉,而是因为课程实在是太满,中西医的课程都有所涉猎,想要学好必须下一番苦功夫。老师经常说,一定要客观严肃看待中医,毕竟是一个治病救人的活,要很专注。中医经典都要背下来,年轻的时候没有基础,将来到了临床就会很吃力。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晚上睡觉前大家还在背诵“汤头歌”、“经络歌”,现在想来,年少之时养成的这些学习习惯,真的可以受益终身。

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行业,每一天都很充实

上大学的头两年,我对中医谈不上有多了解,似乎中医为我开了一扇门,我想进去,但是进不去。真正引导我步入中医之门的,是一本借来的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一位中医界的老前辈,他干了一辈子针灸,颇有心得。看到我还有点“慧根”,前辈便推荐了一本名叫《思考中医》的书给我,让我好好研读。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一本好书能让人废寝忘食,这本借来的书一下子打开了我的思路,原来中医可以这样学啊!我深深地被作者刘力红教授的学问所折服,当即立下志愿,希望能够跟随刘老师的步伐,亲临他的教诲。考研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劝我,别学针灸了,转行学外科吧,可是我的心里早已坚定了选择,毅然决然地从祖国的大西北前往广西拜师学艺。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虽然没能如愿拜于刘师门下,可庆幸同在一个教研室,刘师总是不吝赐教,召集整个教研室的同学一起学习。刘老师直抒胸臆的讲课方式和对中医的拳拳之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的阅历里,从来没有哪位老师像他这样讲过课,真诚生动,别具魅力。在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是中医知识的叠加,更是用心咀嚼感受之后的体悟,中医不是发财出名的工具,而是值得全身心投入的事业和责任。

现在回想起那段读研的时光,和师兄师姐及同道们交流心得,相互探讨,那些完全执着于学问的感觉仍恍如昨日。那时学派争鸣,我的导师闵教授直言劝诫,“不偏不倚方谓中医,标新立异,有失中道”。这些谆谆教诲是我一生的财富。

三年时光很快就过去了。毕业后参加工作,我其实已经做好了准备,对于一名年轻中医,“坐冷板凳”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也有一些人会因为耐不住寂寞选择转行。如何让自己在这浮躁的世界里沉静下来?我的选择是读书。

下了临床才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日常的诊疗中,除了遇到常见病,还经常能碰到一些罕见病,甚至暂时搞不清楚病因的疾病。虽然读了那么多年书,看过很多医案,但古往今来中医典籍如汗牛充栋,况且书本上的病例寥寥几笔,不及现实病例来的直观,记忆深刻。我的体会是从“泛读”到“精读”,再针对具体疾病研究具体医案。“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读书还要多临床,定然获益良多。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位“银屑病”患者,数年间未得到对证治疗,机缘巧合遇到我,我通过辨证,发现患者是较为典型的“肾阳亏虚”体质。在传统思路里,皮肤病大多是由湿热、血虚风燥引起的,“肾阳虚”不是主流。我查阅了古籍医案,找到了古代医家对类似疾病的用药思路,结合患者的情况,为其开出了发汗解表、温经助阳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肾气丸”方剂,配合针灸治疗,内外结合进行调理,一周后,患者皮疹有所好转;两周后,皮疹脱屑明显减轻。

用自己的所学为患者解除病痛,我也很开心

从医10年,治愈的患者越来越多,但是,我也发现,对中医药感兴趣、认可的还是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这是很让人遗憾的。中医药需要年轻化,不仅是医者,更多的是要让年轻的大众接受中医药、认可中医药。作为一名中医“铁杆粉丝”,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来做好科普。

2019年,我以“赵医郎”的名义建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医道自然”,有时间就会写一些科普软文,我希望能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拿起笔、张开口,向大众普及中医知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中医、愿意选择中医。

中医药是祖国的瑰宝,要靠一代一代的传承,而青年中医是中坚力量。中医未来在青年,青年兴则中医兴!我也想对自己说一声,加油吧,青年中医!


二维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