Ø什么是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功能受损,表现为四肢或躯干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这种损伤可能由交通事故、跌倒、运动伤害、工矿事故或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引起。
Ø具体有哪些表现?
l感觉障碍:受损平面以下的感觉丧失或减退。
l运动障碍:肢体瘫痪、关节活动减少或受限。
l呼吸功能受损:咳嗽无力、痰液堵塞、窒息风险增加。
l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体位性低血压、体温调节异常、性功能障碍等。
l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便秘等。
l皮肤问题:褥疮、压疮等。
Ø一般如何治疗呢?
脊髓损伤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
l早期治疗:现场急救尤为关键,避免搬运过程中加重脊髓损伤。
l药物治疗: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神经节苷脂等药物减轻局部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l手术治疗:早期通过手术解除脊髓压迫,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l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功能训练、心理治疗等,旨在恢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l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等综合疗法,对脊髓损伤有辅助治疗作用。
Ø我们需要注意哪些?
ü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并协助患者咳嗽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ü定时翻身:每两小时翻身一次,防止褥疮和压疮的发生。翻身时注意保护脊椎稳定度,避免擦破皮肤。
ü饮食调整:保持清淡营养的饮食,摄入足量蛋白质和高纤维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水果和蔬菜等,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肠胃功能障碍的患者需特别注意饮食调整,避免便秘。
ü定时排尿和排便:采用间歇性导尿方法预防尿路感染,促进膀胱排尿功能恢复。定时排便,避免便秘。
ü坚持康复训练: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肌肉按摩、关节活动训练等,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固定畸形。
ü坚持用药:注意用药不良反应。
ü心理支持:患者及家属需保持乐观态度,积极面对病情。医护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ü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Ø脊髓损伤有哪些其他治疗措施?
l高压氧治疗
伤后应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段的氧张力,改善缺氧情况。
l脉冲电治疗
将外置电场的两极置于脊髓损伤处的周围或脑脊膜外进行脉冲电治疗,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
l局部冷疗
早期进行局部冷疗,能减少出血和水肿,延缓脊髓损伤的进展。可在硬膜外或硬膜下进行冷疗。
Ø预后
脊髓损伤的预后和原发性脊髓损伤的程度、伤后脊髓受压的解除时间、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治疗程度和治疗效果、各种并发症的防治等有关,一般损伤严重者大部分手术治疗后无法完全康复。
Ø脊髓损伤可能有哪些后遗症?
脊髓损伤后遗症包括感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四肢瘫痪,无法自主排尿排便,但随着病情好转,部分症状可逐渐缓解或消退。
Ø脊髓损伤如何恢复?
l早期康复训练
定时改变体位,每天进行1次以上的皮肤擦拭。进行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有效咳嗽;每个关节在活动范围内每天被动活动,重度挛缩者可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主动辅助活动、徒手矫正、伸张运动。
l慢性期康复训练
通过训练改善全身状态,使损伤脊柱的稳定性增强。目标是保持坐位和立位,移动动作,步行动作等。采用推起训练、起立训练、移动训练、返寝训练等来强化训练躯体和四肢。
l体位训练:维持良肢位,卧位至坐位的步骤包括抬高床头→半坐位→坐位→轮椅训练,抬高床头30°,耐受1.5小时后可逐步抬高床头,每日抬高5°逐步过渡到坐位,也可进行站床训练。
l被动运动:患肢每次活动5分钟,每天2次。
l直立适应性训练、牵张训练、肌力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床-轮椅转移训练、站立训练及步行训练
l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吃饭、洗脸、穿衣、沐浴等。
Ø脊髓损伤怎么预防?
l避免外伤;
l颈椎病和腰椎病的患者,注意休息,尽量少低头,多仰头,不要长时间的让颈椎保持一个动作,尽量使颈椎的肌肉处于放松的状态,避免久坐久站和弯腰拿重东西。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造成严重影响。通过综合治疗、合理护理和积极康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需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共同应对脊髓损伤带来的挑战。